从“在家吃火锅找锅圈食汇”,到为更广大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场景下“方便好吃还不贵”的产品,锅圈食汇的经营理念不断升级。这背后依赖的是品牌硬实力,一定要有支撑规模、效率以及利润进阶的隐性要素。
具体来看,供应链的搭建与优化是锅圈食汇发展的基石,而在供应链上的每块环节,锅圈食汇也都有打出了自己的优势点。
例如在上游端,锅圈食汇自建了三家食材生产厂,并参股了一家工厂。还与安井、三全等近300家食材供应商达成合作,将核心食材的生产能力掌握在手中。
这么做,一方面能在保证产品的独特性和品质的基础上,不断强化新产品研发能力:锅圈食汇2023年共推出了339个新SKU,占2022年既有SKU总量的近50%,同时95%以上是自有品牌。另一方面也能巩固议价权:锅圈食汇与供应商形成了新型合作模式“单品单厂”,即与头部工厂只合作他们最核心的产品。得益于锅圈食汇的万店规模,供应商不愁订单,便能安心优化产品;锅圈食汇则通过稳定庞大的单量加强了对供应商的控制力,从而降本增效。
2021年至2022年,锅圈食汇牛肉采购量提升73%,牛肉采购单价下降2.7%,而同期牛肉市场平均批发价上升0.5%;2022年,其对羊肉和猪肉的采购均价分别下降7%和9%。此前锅圈食汇的招股书中也曾提到,与过往相比,向锅圈食汇提供采购优惠的供应商数量大幅增加。
而这一采购优势,也直接反馈到了消费者的餐桌上。据悉,锅圈食汇的产品普遍能比超市便宜出40%,甚至能比农贸市场还要便宜10%-15%;这意味着以人均不到50元的价格,就可以吃上一顿食材非常丰盛的火锅。
在中间环节,锅圈食汇是“先建仓后开店”,参与孵化与布局了15个现代化区域中心仓、30多个分仓冷配物流网络、1000多个冷冻前置仓,能做到绝大部分门店预定货品次日达,产品日流转二十万件。
同时,锅圈食汇还配置超过600位IT技术人员、投入研发费用超过1亿元,打造了一个集云计算、大数据分析和技术开发于一体的云信息中心平台,针对食材供应链各个流通环节,进行智能化、数字化的改造,实现全局的把控与提效。
“2020年初刚开店的时候,我需要去保定市区的南二环跨市取货,每次提货都得花一整天的时间。”来自河北保定市唐县的康伟,是锅圈食汇的早期加盟商,也见证了锅圈食汇一路走来供应链结构的不断完善。
“后来公司在河北建了大仓,货可以送到我们县的高速路口。到了2022年,货可以每周一趟都送到店里来了。再后来,公司的数字化系统全面的上线,送货效率就更高了,现在是一个周送两次货,我今天报货,明天货就到店里了。听说北京已经在尝试一周三送,一周五送,每天都是次日达。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尝试做更多短保的产品。”而得益于产品和供应链的强力保障。
要知道,很多品牌在赚到钱之后都注重于密集地砸钱开店,而锅圈食汇则是把很大一部分钱放在了优化供应链、提升食材自产比上,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了对供应商、加盟商的高效管理,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,并通过数字化带来的C2F能力赋能开发端,例如针对不同区域消费者的口味,开发出更符合当地需求的产品,践行了“新质生产力”发展理念。
这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布局,不仅让锅圈食汇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,能够及时供应产品,迅速脱颖而出,也助力其在生产端的细分领域孵化了很多隐形冠军品牌,如今的锅圈食汇已经在向集产品、渠道、品牌于一身的食品集团一步步靠拢。
在下游终端,从市场布局来看,锅圈食汇是以下沉市场为重点,走的路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。据锅圈食汇的上市文件显示,其门店中有超过四成开设在县级市及乡村,如果在加上开设在地级市的门店,占到整体门店比例的则超过七成。
从销售渠道来看,锅圈食汇选择了线上线下全渠道。在线下,把工厂当作前置配菜间,完成传统居家餐饮需要的食材准备工作。再用锅圈食汇社区小店做中央厨房,每家门店覆盖2000-3000户社区居民;线上,消费者可以通过App、小程序以及第三方平台美团、饿了么等平台下单,不管是一线都市还是乡镇县城,消费者随时想“在家吃饭”随时下单,最快可实现30分钟送到家。
于锅圈食汇而言,完整覆盖采购、仓储、门店、用户的供应链体系,既解决了源头信息不透明、生产成本不可控等问题,保证了产品供应质量及安全,又借助缩短中间链路,兼顾了时效与品质,为普通大众提供了更多元、更省心、更具性价比的餐饮选择方案。